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中國現代編織大師馮秋萍

內容摘要:本文回顧了中國現代編織大師馮秋萍的生平,介紹了她自民國時期以來大半個世紀的經典作品,並從鉤針作品、棒針作品、絨線刺繡三個分支對她的風格進行了分析;同時介紹了她通過廣播、電視、著述和辦學等途徑傳播編織技藝的教學經歷,又從歷史潮流、藝術造詣和使用工具等角度作出了評價。
關鍵詞:編織大師 馮秋萍 鉤針 棒針 絨線刺繡

一、生平

馮秋萍女士1911年生於浙江上虞,十歲左右即對美術和女紅產生了興趣,後入上海求德女中,在刺繡、編織和設計花樣等課程中盡顯天分,並在相應的競賽中屢屢贏得頭獎。畢業後任小學教員,順理成章地講授美術、刺繡和縫紉等課程。同時「從西國女士長習編結,積十餘年」1,頗有心得。1936年,受聘於上海「義生泰」絨線行擔任編織人員,同年在上海方濱路恆安坊22號創設「良友編織社」(後更名為「良友絨線服飾公司」)。1956年被上海美術工藝研究室聘為工藝師,主持絨線服裝設計工作,在「全國手工藝品展覽會」上以58種新樣式面世而獲得很高讚譽。這期間她的很多作品都被上海各絨線生產合作社採用並上市。改革開放後她重新煥發藝術青春,1983年為上海第十八毛紡廠用長毛絨設計了編織服裝若干,並獲上海絨線服裝設計優秀獎。後被評為國家「特級工藝美術大師」。半個多世紀以來,馮秋萍創造了2000多個絨線編織花樣,設計了難以計數的經典編織工藝品,撰寫並出版了30餘部關於絨線編織的著作和文章。她既是一位工於設計的實踐家,又是一位長於總結的理論家,還是一位以身作則、言傳身教的教育家。

二、作品與風格

馮氏編織服裝涉及的品種十分廣泛,有馬甲、旗袍、風雪大衣、圍巾、童鞋和童帽等等,甚至還有男式西裝和沙發靠墊。通常可以以其所用工具來分類:

1. 鉤針作品
指用鉤針工具編織的服飾作品。
代表作一 :野菊花時裝旗袍。1948年作,為當時上海的時髦小姐和太太們設計。旗袍是當時上海灘常見的女裝,但用絨線來編織顯然並不常見。其用色頗費心思,憑深淺兩種玫瑰色絨線的交織,來摹擬野菊花的姿態(野菊花型也是馮氏當時獨創的針法)。造型上採取中袖,並襯以墊肩。此裝在春夏季十分適宜,並獲當年上海青年會編織物展覽頭獎。

代表作二 :珍珠帽。1983年作,為現代女青年所用。採用辮子針、短針、珍珠針等針法,用深色細絨線和淡色絨線搭配而成。其中珍珠針是馮氏早年總結、頓悟出的一種針法,因外觀效果呈飽滿的顆粒狀而得名,而後的珍珠衫亦源於此。

2. 棒針作品
指以棒針工具為主,輔以鉤針、刺繡針等工具的編織作品。
代表作一:原子花流行披肩。1948年作,也為當時上海的時髦小姐所用。綜合運用棒針、鉤針和刺繡針三種工具,用白色結原子花作為此披肩的基礎,野菊花結在前片的左右兩襟,造成紅白相間的效果,艷麗而又高雅。通常披於旗袍之外,是當時春秋兩季的理想外衣。

代表作二 :新式外穿女背心。1944年作,同樣綜合運用雙頭棒針、單頭棒針、鉤針和長毛刺繡針等工具,用天藍色細絨線來編織,用大紅色、白色和黑色線來挑花,是當時「最市行的式樣」。其開襟是在左肩上和左腋下,均用紐扣來連合;因此在款式上與當時一般的前胸開襟相區別,極具新意。右手邊則安排了一隻貼袋,袋上又安排了鉤上去的花朵,這樣就與左肩呈對角線相互呼應達到平衡。領窩之下則安排了一排鉤上去的小梅花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