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保健品降膽固醇作用不明確 專家澄清誤區

冬季來臨,各大醫院門診部心腦血管待診患者人數又出現了大幅增長的現象。記者瞭解到,在冬季,膽固醇異常是引發心梗和中風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,但大眾對於膽固醇的認識,仍存在一些待澄清的誤區。

  由衛生部有關部門舉辦的「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」日前在廣州舉行「知識共享會」。


針對冬季心內科門診過熱的情況,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吳平生教授認為,這與人們仍然對膽固醇異常知識存在誤解有關,只有澄清誤區,才能更好地幫助大眾科學預防心肌梗死和中風。

  誤區一:心梗和中風易在冬季急性發作,無法預防和控制。

  專家認為,以冠心病為主的心血管病在冬季高發,僅是醫院門診一種外在表象,其本質仍與動脈粥樣硬化密不可分。

  吳平生解釋,由於膽固醇可在動脈血管內壁慢慢沉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,使血管變窄、被阻塞住。這些斑塊在任何季節都隨時可能破裂,導致急性心梗、中風。在晝夜、室內外溫差較大、相對乾燥的冬季,老年人的體溫調節能力及血管的彈性均有所降低,對外界低氣溫的刺激適應能力也減弱,出現心絞痛頻繁發作,甚至心梗、中風的幾率也會有所增加。

  冬季預防中風和心梗,最重要的是控制膽固醇指標。身體健康的老年人需要防寒保暖,飲食清淡,適量鍛煉,定期體檢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膽固醇血症患者需要降低血壓,控制血糖和膽固醇指標。

  誤區二:只用保健品和中藥就能幫助老年人在冬季軟化血管、降低血液黏度。

  專家說,冬季到醫院打點滴疏通血管以降低血液黏度的老年人十分常見,還有不少人選擇服用保健品或中藥軟化血管,預防心梗和中風。

  實際上,目前患者預防性輸液主要是一些活血化淤、降低血黏度、抗自由基及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,這些藥物的可行性仍缺乏科學的循證醫學驗證。同時,保健品降低膽固醇的作用不明確,中藥作為治療高脂血症輔助用藥雖然有一定療效,但臨床研究依據目前仍然不太明確。因此,目前醫學界公認他汀類藥物是降膽固醇治療的主導藥物。

  誤區三:瘦人與「血脂偏高」「膽固醇異常」天然絕緣,冬季宜進補。

  不少人把「血脂偏高」「膽固醇異常」看作是多吃少動帶來的「富貴病」,認為瘦人和素食者與之天然絕緣,可以在冬季大量進補。吳平生教授指出,膽固醇異常並不是簡單的生活方式病,飲食控制一般僅可以降低膽固醇7%-15%,很多患者需要在控制飲食,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服用降低膽固醇的藥物。

  專家還說,即使體形偏瘦,只要是年齡超過40歲的男性或者絕經後的女性,又或者體形肥胖、有黃色瘤,有血脂異常及心腦血管病家族史者,應每年檢測一次血脂。

  誤區四:高血脂就是甘油三酯高,就是血黏度高、血流緩慢。

  據介紹,血脂是血中所含脂質的總稱,其中主要包括膽固醇和甘油三酯。引起嚴重危害主要是膽固醇異常,尤其是LDL-C(低密度脂蛋白)過高。

  而如果血液中有過多的低密度脂蛋白,沉積於動脈血管壁,就會形成粥樣斑塊。有斑塊的血管狹窄或破裂就直接導致急性心梗、中風甚至猝死。因此,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LDL-C)是目前最重要的血脂檢測指標。而甘油三酯與飲食的關係密切,注意飲食,少油膩,少飲酒,多鍛煉,通常是可以減低的。
返回列表